西北大学地质系师生走进渭南华州区咸林中学怀念先贤
2019-04-11 来自: 丝路国际传媒网
4月3日,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高朋满座,群贤毕至,以“共飨咸林厚土之风,承扬百年教育精神”为主题的纪念杨松轩、杨钟健先生暨爱国教育活动正式开展。来自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的50余名师生、杨松轩先生的10余名宗族代表、渭南市华州区委常委、区委副书记蒋会海等领导以及华州区咸林中学1500余名师生一起,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共同祭奠知名教育家杨松轩先生。
渭南市华州区委、教育局领导和咸林中学全体师生一起参加了当天的活动。来自西北大学的师生参观了咸林校园建设,造访了校史馆,地质学系的四名教授在文化交流活动中为咸林中学学生宣讲地质学、古生物学以及地球板块学说等方面的科普知识。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获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此次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师生到访咸林中学,除了祭奠杨松轩先生,更是为了缅怀杨松轩先生的嫡子杨钟健——中国古生物学的奠基人、西北大学古生物系的创立者。
下午13时30分,祭奠杨松轩先生仪式在咸林中学松轩广场正式举行。仪式上向先贤敬献花篮,全体与会人员深鞠三躬,寄托哀思。西北大学地质系的学生代表、杨松轩先生宗族代表、华州区委、区教科局领导以及咸林中学领导分别进行讲话,代表们高度赞扬了杨松轩先生为中国近现代教育所做的贡献,勉励咸林学子,能够继承杨松轩先生的遗志,努力学习,报效国家。
地质学系党委副书记李青彦向与会师生详细介绍了杨钟健先生生平,赞颂了杨先生爱国爱校、潜心学术的高尚品德,号召大家继承和发扬先生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治学精神,在新时代奋发有为。同时,他还介绍了西北大学和地质学系目前的发展情况,并邀请华州区领导和咸林中学师生参观交流。
各界代表聚集在杨松轩先生石像前,向杨松轩先生雕像敬献花篮,肃立鞠躬。怀着敬仰的心情对杨松轩先生陵园进行了祭扫。由咸林中学100多名学生代表组成的朗诵团队高声诵读《咸林赋》,感怀百年咸林的深厚历史和文化。
据史料记载,杨松轩名鹤年,字松轩,龙潭堡(在今少华乡)人。因痛恨腐败的清朝政府,遂产生民主革命思想,于宣统元年(1909)参加了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积极支援革命军,为陕西军政府抵御清朝军队进攻而多方筹措粮饷。1912年3月,任陕西军政府教育司次长。8月,担任同盟会华州支分部负责人。次年,又当选为省议会议员,1917年当选省议会副议长。在省议会上,他曾提出增加留学生名额和教育经费,整顿全省小学教育和普及国民教育的提案。
1919年,他离开省议会,专心教育事业。同年4月8日,杨松轩与顾熠山、郑云章等人通力合作,在原两等小学堂的基础上创办华县私立咸林中学,并担任校董会董正,负责全盘工作。咸林中学培养了许多政治活动家和科技文教界的著名学者,被誉为“陕东学府”。 杨松轩为实现自己的教育宗旨,费尽毕生心血,1928年12月,患脑溢血在学校去世。
杨松轩的嫡子杨钟健先生更是中国古生物学的创始人和业界泰斗,是西北大学解放前最后一任校长。杨钟健(1897.6.1 - 1979.1.15),陕西华州(今渭南市华州区)人,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23年(民国十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7年(民国十六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6年4月,杨钟健加入了中共党员。
杨钟健一生从事古脊椎动物学和中、新生代地层研究,成绩斐然,生前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著作达674篇(种),他的科学著作,以古生物学内容为主,涉及地层学、地史学、气象学、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等学科。他的许多工作是中国初创性的,具有启蒙和奠基性的意义。
知名的马门溪龙重大动物化石发掘和命名,就是杨钟健先生领导参与的。为了纪念杨钟健先生在中国典脊椎动学的学科创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为了彰显西北大学地质系尊师重道的地质精神,西北大学地质系一个报告大厅也被命名为《钟健报告厅》。
当天活动邀请了社会主义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张应超先生,共同见证了杨钟健的侄女杨军和外甥郭建安代表杨氏家族,赠予华县教育局一幅字画作品,也是送给咸林中学一幅具有特别意义的字,即杨松轩创办咸林中学时所说的话“二两银子半碗油,大王庙前办学堂”;一幅是送给西北大学地质系的,杨钟健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大丈夫只能向前”。
感恩与会代表在清明缅怀先贤,希望广大学子能够继承和发扬杨松轩和杨钟健先生的办学、治学精神,勤奋学习,建功立业。(文/图 周晓荣)
责编:李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