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机更新:在城市巨变中,留住个体的记忆与乡愁
2021-12-28 来自: 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
第七届西安城市复兴论坛
城市更新作为近年来政策热点和城市发展的主要命题之一,对于当下及未来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意义重大,是城市焕发新活力,再现城市精气神,重塑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在此系列内容中,我们将以12月13日召开的第七届西安城市复兴论坛中的干货内容为出发点,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城市更新的办法与意义。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单程旅途,都市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城市度过的,如何把城市这个容纳生于不同年代的人共同生活的大空间收拾好,让人们的城市生活有其连续性,能看到自己不同年代时期曾经生活的样态,不被毁灭性拆除与重建,而是以微更新、轻改造的手法,保留人们的记忆载体可持续存留,还不与这个城市的空间发展以及年轻一代人的生活相冲突,能做到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这是本轮城市更新需要考虑与解决的一个课题。
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创始人、总经理,西安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发起人全建彪先生的主旨演讲《从西安老钢厂、老菜场更新实践看城市有机更新的办法与意义》为基础,从一名城市更新的长期实践者、一名西安学子的视角,回望西安城市更新多年来的变化与实践,聚焦当下西安的热点城市更新项目,寻找城市有机更新的办法与意义。
全建彪于第七届西安城市复兴论坛接受媒体采访
城市,承载着无数个体的生活与记忆。无数的个体生活在偌大的城市之中,与之发生密切的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们将城市的肌理融于记忆,城市便从简单的地理学名词,变为了人们的情感归宿。
1988年,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西安,迎来了一名祖籍福建的外地学子,在他第17年的人生中,西安赋予了他关于“城市”的认知和概念。从火车站出站后映入眼帘的尚未修葺完毕的城墙,以及从市中心的钟楼到建大的路线,组成了他初见西安的城市记忆。随后的4年时间,全建彪是与大雁塔、兴庆宫、青龙寺、清真寺等历史古迹一起度过的,它们通过视觉的渠道,留存在他手下的画纸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他与这座城市慢慢地熟悉起来。
此时的西安,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下,火车站刚刚迎来第一次大规模提升改造,作为市区“经济发动机”的高新区还尚未成立,刚刚修起路基的二环外还是大片的田地,大街上鲜少能见到高楼,青瓦飞檐的建筑比比皆是,街上来往的都是骑着自行车的人们,入目皆是当下流行的“28大铁驴”,大雁塔下挤满了摆摊的小贩,整个西安的城市景象,都充满了八十年代市井琐碎的气息,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而此时的全建彪也尚不知道,在20多年后,自己会回到这座古老而沧桑的城市,投身于这座城市的更新建设事业中去。
● 80年代的西安街头
● 80年代的西安火车站
2011年 重回西安·惊觉陌生
在与西安阔别近20年后,2011年初,因为房地产项目而再次回到西安的全建彪,体会到了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较二十多年前上学时相比,西安的城市范围更大了,新建的高楼崛地而起,在城市中四处林立,在它们之中,坐落着母校老大门,老建筑和一排排老树,仍在欢迎着异乡的游子归来。曾经的城市坐标大雁塔周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扩建,课上曾经测量过的曲江春晓园、盆景园等地也变得让人难以寻觅。而让人感到熟悉的大雁塔被新广场簇拥在中心,没有了脚下来往的小贩,也显得格外肃穆而孤独。
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彼时的西安,以旧城为中心不断向外发展,在旧城上建新城,曾经老城的东西南北大街已变得面目全非,高新区内各式高层写字楼林立,从曾经的荒野田地变为了“城市经济名片”,大唐不夜城、大雁塔灯火通明,成为了西安文化旅游中心。由城墙围起来的四方城早已承载不下这座城市的繁华,扩大到二环以外,曾经的老街小巷纷纷改头换面,熟悉的老字号和记忆中的大楼逐渐消失,不熟悉的新路新区比比皆是。人们的生活节奏骤然加快,城市之中,再也没有了“隐秘的角落”。
● 如今的朱雀大街、西高新等地
城市面貌的改变影响着城市中个体的感受。画家陶浒也曾谈起自己对此的感受:“2007年我回西安,迫不及待地走上街头,想看看久违的老城,仅十年时间,一种失望涌上心头。我发现,老街小巷的老宅不见了,记忆里的大楼和熟悉的老字号消失了,就连从小生活过的庙后街都和之前都不一样了......”在个人作品“老城记忆”系列中,陶浒用自己的画笔抒发出自己对于西安的城市乡愁。
● 画家陶浒“老城记忆”系列
对于城市中千千万万的个体而言,置身于庞大的城市中,那些保留下来的老建筑、老街巷、老树木,往往才能找回当年的感觉。寻找到记忆中的锚点,从中寻求归属感与安全感,才能找到心里踏实的依靠。当个体与城市之间产生情感的链接,才能感觉到接纳与幸福。
2011-2021 城市更新·找回记忆
在西安的创业初期,全建彪将公司地址选在了母校建大附近,熟悉的场景和老同学带给他的安全感,让他重新寻找到自己与新的西安城之间的链接。每当他遇到挫折时,也正是这些城市中的“老朋友”,再次给予他做出坚持的底气。
告别原先大拆大建式的房地产开发,全建彪开始从文化的角度思考地产,希望可以通过改造和文化加持,将一成不变的地产改变为城市的公共建筑,使城市的记忆载体能够以长久的生命力得以留存,在保护好曾经容纳与庇护人们的老地老景、为城市一代人找回自己的城市乡愁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经营运营使其重新焕发价值。至此,他正式踏上了一名城市更新长期实践者的漫长征途。
从老办公楼改造的西安世界之窗科技创意园,老厂房工业遗存蜕变而成的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到菜市场改造而成的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全建彪通过不同场景下的多重实践,重新焕发城市建筑价值,为人们找到精神的回忆。
工业遗存改造:老厂房的蜕变与新生
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是全建彪与母校建大之间联合共创的典型成果。99年倒闭后的陕钢厂曾经非常荒芜,一度只剩下等待拆除的厂房。2013年,全建彪通过和建大资源的有效对接,开始对原陕钢厂生产基地进行创意改造,经过重新的定位,将其定义为设计创意产业园。通过工业遗存保护+老厂房活化利用的方式,成功将原有的老钢厂废墟,改造成城东能体现城市文化特性、展示城市历史、凝聚城市品格。
在老钢厂的改造过程中,全建彪带领团队以大量深入的研究为基础,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深度践行工业遗存保护理念,保留了陕钢厂的原址原貌,从苏式风格的老建筑,时光斑驳的老厂房,到厂区里的大树,都以原有的样子得以留存,为人们留下工业时代的记忆,保留城市中的乡愁。
在此基础上,老钢厂内的老厂房建筑进行了一系列活化利用与创意改造,原先13米高的厂房工业建筑被改造成办公空间,旧街巷成为了创意街区,原先的老物件变为了水景广场的艺术雕塑……截止目前,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已吸引150多家企业和商业入驻,年产值达11亿。
与此同时,老钢厂特别设计文化艺术展示空间,打造出城市创意会客厅,促进城市融合,通过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吸引西安设计、创意、潮流、艺术、文化、教育等各界人士的汇聚于此,让现代年轻人开展交流的同时,切身处地的感受到过去一代人奋斗过的生活痕迹。
老旧街区改造:老菜场市井文化街区
在西安的城市更新进程中,如何平衡历史文化保护与改造更新的关系,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兼顾文旅资源整合和生活环境提升,改善主城区的城市面貌和配套功能,激发老城活力,是老旧街区改造的重中之重。2017年,西安的东南城角还处在比较空心化、破败化的阶段,杂乱的环境、临时的居住区、夜晚无人的街道、闲置的厂房……彼时的全建彪,将其称之为“失落的城墙下”。
在之后的改造过程中,全建彪及其团队采取“微更新、轻改造”的方式,在保留城市居民的原有生活状态的基础上,保持菜市场的市井风貌,依托菜市场自身独有的日常生活气息,将新的生活方式与青年活力注入到原有的市井人文当中去,让新旧生活方式在这里交融、碰撞,为城市更新探索出新的模式。
在针对旧厂房、旧街巷进行改造,体现各个时期建筑文化的同时,老菜场将城市公共艺术融入设计,在细节中进行艺术的表达。原先信义巷商铺改造而成的市民大台阶上放置菜筐装置艺术,城市艺术家绘制的大面积屋顶彩绘与街头涂鸦、厂房改造成的开放型艺术空间,坐落在城门入口太空舱造型的“未来者”城市展厅……充满艺术创意的设计,吸引无数年轻人打卡拍照,在如今的时代下,老菜场成为人们表达城市公共艺术的载体,更多的艺术家与年轻人们聚集至此,尽情交流艺术与创意。融合新的商业业态,人们不仅可以享受购物、阅读、手作、下午茶带来的乐趣,更能够举办展览、演唱会、电竞、街舞、轮滑等活动,将文化熏陶融入商业,为这片城墙下的老街区赋能。
坐落在西安城墙脚下,自带历史气息的老菜场,创造出在老城里的新活法,在城市之中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强磁场——当人们来到这里,不仅能看到象征西安的老城墙、饱经风霜的老建筑、感受西安的历史人文与烟火生活,又能体验丰富有趣的潮流活动,满足人们不同的喜好,它为人们打造出在市井烟火气与艺术精神气并存的城市新生活,既古老又年轻,既厚重又轻盈,既市井又艺术,既传统又时尚,在历史悠久的古城中,也让人们能够跳动年轻的脉搏。
在个体的城市情感建设与寻找之路上,全建彪不仅找回了个人的乡愁,更通过城市更新的长期实践,为城市中成千上万的人们打造出一片片乡愁的承载地。这种基于过去记忆而散发出的踏实与安宁,并不局限于某座城市,而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里,寻找到某样事物和自己之间的联系与共性。或许是某条街巷、某个物件、某个文物、某段话题、某种符号、某段旋律……经过时间的沉淀,当这些东西与自己过去所感知的内容的重叠,人们便会滋生出关于乡愁的情绪。当城市里的人一批批老去,这些保留下来的片段与图话,便成为了人们的精神原乡和乡愁承载地。
2021年11月,西安正式成为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之一,而老菜场也与幸福林带、易俗社一起成为西安市上报住建部的三个更新示范项目。而对于全建彪来说,这正是城市更新事业的意义——它能够将城市资源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将一片废墟打造成有灯光的地方,而当城市中的个体能够共同努力,让城市更新的进程在城市中多点开花,将城市的个体力量与人文精神链接起来,星星之火便可以燎原,城市也将在不断地更新中,变得更有力量。
为什么需要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人的需求。时代的车轮快速向前,人们需要为人生留下驿站,需要通过一些回忆录 、老照片、旧故事、老地方、老场景、老节目、老街景,来承载城市与个体的情怀,不忘初心,回望自己曾经的样子。
城市更新,是城市建设发展区域改造的需求。在城市极速飞奔、快速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它的经济、产业、建筑、商业、交通、市政以及科技都需要同步发展,从而构建数字智能化城市与新型化社会。
城市更新,能够缓解城市快速扩张带来的矛盾。即城市无序扩张大拆大建与人们追求过往美好时光场景需求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城市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该如何开展城市更新?
开展城市有机更新,要找到适合城市节点的微更新、轻改造手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记忆与向往。近年来,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西安经历了城市更新发展方向的一系列转变,更新方式也从传统的“拆改留”转变为“留改拆”并举,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在区域统筹、因地制宜、连片更新的实施方式下,实现城市保护、修复、提升与有机更新协调发展。
2021年,是全建彪发起西安城市复兴论坛的第七年。12月13日,第七届西安城市复兴论坛在排除万难的情况下顺利举办,历经了七年的沉淀与积累,西安城市复兴论坛的意义已经从自身的生存发展转化到整座城市的复兴,不仅仅围绕自身的项目,更多关注于城市更新与城市发展,致力让城市更有内容与文化,更有精气神。
当城市拥有了精气神,城市里生活的人才更有精气神,因此,在现今的时代下,更需要城市建设者们以城市更新的手法,保护与活化城市历史街区和片区,保护好城市记忆,再现城市的精气神,第七届西安城市复兴论坛的主题,也道出了城市更新的答案之一。
前日,新浪陕西主办的“西安人,你多久没有进城了?”征文,引起了西安居民们的反响。正如同人们所说的那样,如今的西安老城,早已不是昔日的繁华模样,何来进城之说?由此可见,在西安未来的城市发展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历史片区、遗存建筑,如同如今的老城区一般,等待城市更新建设者们活化利用,无论是曾经废弃,需要向前更新的老旧片区,或是需要保留原址原貌的历史文化区,都需要政府与建设者、居民们的共同努力,通过城市的有机更新,方能在未来的城市巨变中,解决延续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保留个体乡愁的基础上,发挥历史文化名城潜在的综合价值。(作者: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
编辑: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