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他说 | 全建彪 唤醒生动于市井之间的城市记忆
2021-11-02 来自: 女报在线
如何实现永存的记忆?对一方土地、一个物件、一桩往事、一个人……记忆不会说谎,但经常会遗失。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每分每秒都在迭代更新着,对待逝去的时光,你还记得多少?一张旧照片、一封老信件都是留住记忆的法宝,如果是一座建筑呢?那也许就是一架时光机了。
时光回转到2002年,陕西钢厂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收购,一场解析城市土地与建筑文化的革命就此拉开,老钢厂的涅槃重生之路由此开始。作为建大建筑学的一名毕业生,全建彪发起了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的项目,在之后近3000天的日子里,见证着已经失去原有生产功能的老钢厂一步步重现历史的荣光。
对西安钟情始于“西安”二字
全建彪出生于福建武夷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自小不受约束地快乐成长,父母都不是严厉的家长。偶尔面对孩子成绩不佳,父亲也只暗自叹气,并不责罚,但每当这个时候小建彪就会愧疚不已,自觉铆足劲儿努力。直至成绩赶上来,看到父亲欣慰的笑容,他就无比开心。母亲在一所学校的图书阅览室工作,所以他总是能看到崭新的报刊杂志,日积月累,培养了对文学的热爱,对文字的感知力也比别的小朋友更强。小时候和小朋友们上山砍柴,一遇到下雨天没地方躲雨,他们就会快速搭起草棚子来避雨,这也是他对建筑早期原始的活动。
当记者问到为何钟情于西安的时候,全建彪说:“直接的原因就是‘西安’这两个汉字,每次看到的时候就觉得很安心,而且西安又名长安,长治久安,这个寓意我也很喜欢。第二原因就是自小喜欢传统文化,喜欢读历史书籍,看古装电影戏剧,向往简单而有诗意的田园生活,千年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满足了我当时的求学愿望。”所以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安,又因为搭草棚子的童年记忆,以及有一些美术功底,他在众多院校中填上了“西安冶金建筑学院”。那一刻,也就注定了全建彪和西安这座古城的不解情缘。高考结束,17岁的他背着行囊来到了他的第二故乡。出了火车站,他第一次看到的就是城墙,“那个时候还是黄土的城门洞,从第一次所见,直到今天城墙还是我心中深深的印记,每每看到就觉得很安宁。”全建彪微笑着说。
四年建大时光,就是一场“诗与远方”
大学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性格二次塑造的一个过程,全建彪也不例外。地道的南方人来到了特色的北方城市,并无“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落寞感,他很快融入了集体生活,并且因为加入了“夏文学社”而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前不久,全建彪和几位同学组织策划了“夏文学社”成立36周年社庆,这帮老同学天南海北地聚在了西安,记者也受邀参加,看着他们回忆往昔,亲密无间,令人心生艳羡。不为声名,不掺杂功利,单纯老同学的叙旧,真的实属不易。全建彪的师姐水明霞回忆:“建彪在文学社笑声比话多,诚恳乐观。如果没记错的话,他是我们‘蓝精灵家族’里的‘乐乐’。那时候这群人沿着城墙刷夜,诗会、写生、郊游、谈天说地。等到四年过后,西安嵌进了我们各自的青春记忆,但多数人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直到近些年,我们每次回来,发现重回西安的建彪早已经从当年爱好文学的建筑系学生,成了一个跨界的老城保护人。他从建筑着手,到文化、创意、管理、策划,直到成为园区每个商户的老朋友,我看到他脸上还是那种诚恳的笑,眼神中多了一些中年男人的坚定。他实实在在做的这些事,让我们这些老朋友都能感到,一个人对一座城的爱,如此长情,如此耐心,正是因为他还和当年一样,怀着一颗向往诗和远方的赤子之心,但对于今天的他而言,诗和远方不在别处,就在心之所属的有记忆的老城里。”
全建彪坦言大学四年使得他的性格有了一些改变,潜移默化地受到北方同学的影响,继而综合了两地人的特点。为人豪爽大气,干脆利落,处事也不乏细腻的一面,注重细节。这样的性格特点也体现到了他在日后建筑设计上的运用,既充满人文情怀,又不失硬朗的建筑风格。
定居西安 倾心投入老钢厂改造项目
大学毕业后,全建彪开始接触到建筑设计项目,第一站就是回到家乡参与了福建驰名华侨陈子兴的庄园设计,这是他对古典建筑设计比较系统的一次实践,后来又在上海接触到了老厂房改造项目,将工业建筑的纺织厂仓库改造成商业建筑奥特莱斯商场,这也是通过项目将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进行了创作实践,这两次设计实践使得他对老厂房和传统建筑有了更为直接的领会。由于工作性质,全建彪先后在多个城市工作生活过,有的城市一待就是两三年,他一直在寻找一座让自己安定下来的城市。
2011年,全建彪参加建大校庆,回到了熟悉的第二故乡,他心中升起一种久违的归属感,但彼时并不确定,直到参观了由陕钢改造的华清学院。“一个老的工业厂房通过改造再利用,老厂房变成了校舍和图书馆,大片的工业风很有味道,对于学建筑的我来说当时是很震撼的。除了已经改造好的校舍和图书馆,还有一大片搁置的老厂房,因为工业建筑有它的序列感,整齐的柱列、统一的模数、其纵深的尺度感,都非常宏大,如果在这样的空间里改造,有非常大的可塑性,也容易改造出特色。”全建彪回忆道。有了这个项目作为事业的支点,全建彪留在了西安,把家人也接到了西安,开始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老钢厂的改造中去。由于当时选择保留再利用的厂房,在原规划中是计划拆除做房地产开发的。所以和当时管理者的谈判,要扭转他们的观念,将老钢厂改造成创意产业园,成为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
功夫不负有心人。全建彪凭借锲而不舍的精神,先后三次带着甲方相关部门人员考察全国一线城市的文创产业园区,经过多方两次召开论证会研讨,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全建彪最终说服了华清集团,通过了新的选址位置。如今的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有效保护和利用了原陕钢部分剩下工业建筑群,秉承着“旧厂房、新生命”的开发理念,践行了老厂房活化再利用的城市更新方式,通过对原陕钢特钢车间老厂房进行重新定位、规划、改造,着力打造了以设计、创意为主题的产业园区。既体现出城市艺术活力和时代精神,又实现了文化延续与城市再生。
坐在位于老钢厂东南角的办公室里,全建彪看着窗外感慨万千:“我很庆幸自己当时的执念,使老建筑得以保留下来,越来越多的人也看到了老钢厂改造的价值和魅力。现在相关部门已经上报建设部,将老钢厂作为一处工业保护建筑保留,如果批复下来,那么对老钢厂来说,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业遗产了,得以永恒留存。”
今年3月,全建彪出品了老钢厂摄影集《时光深处》,在摄影集的跋他写道:“作为老钢厂创意园的发起者、建设者、运营者,我相信自己是对这里有感情的那个人。在我眼中,老钢厂就像是我的孩子,她的每一个笑容每一幅照片,都是我愿意永恒珍藏的每一瞬间。”
不断探寻历史建筑和空间 令老菜场焕新颜
因着骨子里的浪漫理想主义,全建彪将老钢厂比拟成自己的孩子。如今的老钢厂创意园已经成为西安城东能体现城市文化特性、展示城市历史、凝聚城市品格的城市文化。也成为了全国很多城市政府、行业考察学习的业内案例,全建彪也受邀参与了很多同类项目的前期规划、评审,以及各种教学机构相关课题的授课,将他的经验输出去,让更多的企业受益。
有了老钢厂的成功经验,全建彪愈发地对一个旧的城市空间通过设计改造变成一个新的使用功能、场所的转换充满了自己的理解。这种对老建筑的情结也使得他更习惯去探寻历史建筑和旧有空间。
2017年的端午节,全建彪带家人上城墙骑自行车,经过东南城角的时候,俯视城墙下只觉视线无比开阔,突然间他看到了一些锯齿形厂房,还有一些空地,平绒厂!凭着对特色建筑的探究,他瞬间看到了眼下这处厂房的可挖掘性。耗时一年多,全建彪拿下了菜市场剩余空置房屋的改造权,以一场沸沸腾腾的“白菜大会”宣告老菜场正式开始改造。全建彪为此单独组建了团队,在“保留原居民原有生活状态”和“保持菜市场的市井风貌”的前提下,依托菜市场自身独有的日常生活气息,将老菜场持续进行“微更新”与“轻改造”,打造成为西安第一个市井文化创意街区。目前老菜场已经焕发了新活力,成为古城一处新的网红打卡地,吸引着本地的年轻人和外地游客休闲,彩虹色屋顶、天台酒吧、树岛咖啡、阅读空间、创意展览、民宿、品牌美食……这里俨然成为了全建彪引以为傲的宝贝“女儿”。温婉、有趣,充满无限可能,令人为之心动。
发起城市论坛 肩负城市复兴使命
今年,2020第六届西安城市复兴论坛以“从复苏到复兴·见证城市发展之变”为主题,邀集顶级的学者、建筑师、设计师、老牌媒体人对话与分享,共同就城市更新、艺术与公共生活、文化遗产的时尚潜力、新媒体时代下的城市发展等议题展开交流讨论。“城市复兴论坛的持续成功举办,为老钢厂带来的不仅是荣誉,还有责任——为西安吸引海内外人才创造平台,城市复兴论坛从西安出发,与世界对话。”全建彪目光坚定地说。
从西安世界之窗科技创意园、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这些经由全建彪改造、运营的项目,使他成为了城市更新和西安城市文旅领域的标杆人物,并荣获了西安市2017年度文化创意产业10佳人物称号。至此,全建彪与这座城已建立了不可分割的情感。他说肩上的城市复兴使命感来源于人和城的关系,西安的历史底蕴吸引着他,城墙下的老菜场是对城市历史空间的再次塑造。把当代城市生活融入其中,将街区进行适当的改造,进而活化再利用,力争留下不同年代的建筑基底,这也是城市风貌的完整展示。
后记
9月初第一次在老菜场见到全总,在伍尔夫咖啡馆主理人举办的新书分享会上,那是一场文学爱好者的小聚会,当时心想项目的负责人怎么会亲自参与这种小活动。后来发现老菜场大大小小的活动他都会参与,一遍遍地带着大家参观老菜场上上下下的每一处,对所有布局了然于心。与人交流时沉稳谦和,处在人群中他的话不多,只是静静地倾听,有时候点头微笑,不会插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将老钢厂和老菜场看作自己的孩子,提起来,眼睛里就盛满了老父亲般沉甸甸的爱。虽然老菜场现在招商没有那么顺利,但他对老菜场充满信心,坦言“只是时间问题”。并且以破釜沉舟之势,要达到他的终极愿景——打造一个“本地人不会不知道,外地人不会不来”的城墙内文化。送我离开的时候,全总告诉我下午南京玄武区区长一行会来老钢厂参观考察。告别后他转身走向园区,在高大厂房砖墙间的橘黄暖光中,他步履坚定地向前行走着……